临沂文旅>知名景点>

压油沟:昔日“穷山村”闯出振兴路

2021-02-0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的嘱托,以初心使命为墨,以实干为民作笔,发起一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孟良崮战役”,奋力书写高质量脱贫攻坚的临沂答卷。即日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系列报道,展示我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就,讲述临沂人民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

冬日的兰陵县压油沟景区略显宁静,游客不多,村民难得在村内的文化广场闲聚,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脱贫后获得感、幸福感的见证。

5年前这里是“穷山沟”,三面环山,交通闭塞,多年没能摘掉贫困村、落后村的帽子,是省定贫困村;5年后,这里百姓富足,风景宜人,产业兴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压油沟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由“穷”到“脱贫”再到“振兴”的大跨越。2015年,兰陵县城投开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来到这个“穷山沟”,做起了精准扶贫——生态旅游扶贫,对压油沟村及周边5个村居5000亩山区进行升级改造,将压油沟村打造成一个集湖光山色、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国家4A级景区。

“没想到!真没想到!嫁到这里20多年了,我们这个村民出去就不想回来的穷山沟成了景区!”46岁的脱贫户吴传菊说起昔日的穷困眼里充满泪水。

如今家门口就有钱挣,好日子就在眼前。家住兰陵县压油沟村的夏永春和妻子海燕就靠着在景区里卖咸菜,用3年时间,不但脱了贫,还把孩子送进了县城上学。回忆起3年前家家户户都住石头房、出村都困难的光景,夫妻俩由心赞美生态旅游脱贫减贫项目给村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为贫困人口提供创业、就业岗位600余个,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不足2000元到如今2万元以上……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压油沟由“穷”到“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向社会推出100个旅游减贫案例,压油沟榜上有名。3年前,小东山村还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村庄,2017年和压油沟综合体对接后,盆景产业的发展让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也给小村庄带来了人气,现在小东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压油沟启动了二期田园综合体建设,辐射周边3个乡镇14个村,以压油沟风景区为龙头,整合长新桥水库周边的山、水、田、林、宅等资源,逐步走上了“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距离压油沟景区不远的南码头村,一幢幢新建精品民宿与古朴山村交相辉映,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精心打造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之前村里都是土路不说,环境杂乱,苍蝇、蚊子到处飞,这两年整治之后,咱们村的环境这叫一个美呀!”75岁的村民刘亭美自豪地说。南码头村依托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开发,利用村内空闲的宅基地和闲置民房较多特点,成立了“新居客”空闲宅基地土地开发利用合作社,打造“居客之家”特色民宿,在产业振兴上更进一步。

压油沟田园综合体依靠旅游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不仅有效推进了精准扶贫,实现了群众的脱贫致富愿望,而且探索了贫困山区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兰陵县在我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的实施意见(试行)》,主动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压油沟二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可以说是这一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临报融媒记者 武光玉 张国蕊 通讯员 王伟 孟磊

责任编辑:范涛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