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临沂市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推动投入大提速、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抢占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制高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以大项目、大投入为支撑,以大企业培植为重点,以开发区为最大增长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未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临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临沂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确保如期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把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作为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抓手,运用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产业低碳升级,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实现无碳替代。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中心城区、水源地和沂沭河流域严禁新上煤化工、油化工等“两高一资”项目。
——坚持创新发展。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心环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 -6- 位,围绕农业、机械、木业、冶金(建材)、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坚持集群发展。按照产业总体布局,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项目组团为载体,引导产业布局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推动木业、建陶等产业整合提升,形成生产专业化区域和产业聚集带。
——坚持链条发展。围绕“10+6”产业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找准链条缺项弱项,实施补链强链建链,尽快完善上中下游产品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变传统产品优势为产业链优势。
——坚持融合发展。依托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沂沭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对接商城国际化需求,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优势,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总部经济、供应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共赢发展。瞄准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央企、省企和行业龙头企业,超常规组织实施招大引强工程,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把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欧盟、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作为招引重点区域,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产业大项目。鼓励支持县区之间、企业之间开展密切合作,走差异化竞争、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万亿主导产业。2013 年,全市“10+6”产业实现产值(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750 亿元。力争到 2016 年,全市“10+6”产业实现产值(收入)突破 2 万亿元,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达到 1300 亿元。力争到 2018 年,全市“10+6”产业实现产值(收入)突破 4 万亿元,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达到 1800 亿元。
——万亿开发区。全力推动国家级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 2016 年,3 个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0 亿元,2018 年突破 1 万亿元。
——千亿开发区。加快推动 1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和罗庄南部循环经济园区膨胀规模,力争到 2016 年有 3 个以上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2018 年有 11 个以上开发区(园区)成为千亿开发区。 ——百亿产业聚集园区。鼓励支持各县区、开发区培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百亿聚集园区,力争 2016 年工业总产值过百亿聚集园区数量突破 30 个,其中过 500 亿元园区数量达到 6 个以上;到 2018 年突破 40 个,其中过 500 亿元园区数量达到 20 个以上。
——百亿骨干企业。组织实施骨干企业梯次培植计划,力争到 2016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 100 亿元骨干企业数量达到 25 家,半数以上县区有 1 家以上过 100 亿元骨干企业;2018 年达到 40 -8- 家以上,全部县区均有 1 家以上过 100 亿元骨干企业。
责任编辑:潘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