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费县板栗
沂蒙板栗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山东的名贵土特产之一,主产费县、莒南、郯城、临沭、蒙阴、平邑、沂水、沂南等县。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全市有栗树560万株,年产量470万吨,居山东省第一位。2010年“莒南板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山东省第一、全国县级前十名的板栗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费县被中国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至今尚有明朝时期的板栗大树,称之为“蒙山板栗树王”。全县栽培总面积为15万亩,年总产量1000万公斤,产品主要出口日本。
蒙山板栗树王
板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天然活性酶,以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板栗既可生食,又可糖炒、蒸煮食用,还可制作精美的糕点及多样食品。30年代问世的栗羊羹,是以干栗粉、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外加蔗糖糊精和琼脂配制而成的高级小食品,其口感松沙,甜度适中,栗味纯正,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
板栗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古药籍记载:栗味甘,性温,通脾胃肾经。尤其对肾虚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历代著名中医都认为栗子味甘性温,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肢不遂、小便频数以及金疮、折伤肿痛等症。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之功效。宋代文学家苏辙在总结自己高寿的秘诀时,作诗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李时珍读此诗后深为叹服:“此得食栗之诀也。”可见板栗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责任编辑:潘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