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临沂市乡村振兴经验入选“莱西会议”再出发——山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案例选编

2020-11-10


从2019年开始,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在全省启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其中,我市沂南县马牧池常山庄片区作为全省40个片区之一,成功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马牧池常山庄片区以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红嫂精神为主题,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合力,对11个周边沿线村进行连片打造、重点提升,着力打造党性教育品牌,全面推进乡村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探索出一条党建统领片区提升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之路。近期,马牧池常山庄示范片区的有关经验做法入选“莱西会议”再出发——山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案例选编。现将案例转发,供参阅。



 


党建统领片区提升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沂南县马牧池乡推进党性教育基地片区提升工作案例 

摘要:为持续放大红色教育品牌效应,加快沂蒙红嫂纪念馆周边村整体提升,根据工作安排,以沂蒙红嫂纪念馆为中心,对11个周边沿线村进行资源倾斜、连片打造、重点提升。马牧池乡党委借势借力,通过坚持党建统领,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推进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2019年,片区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 

关键词:党建统领 片区提升 区域突破 乡村振兴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沂南县持续加强沂蒙红嫂纪念馆支持力度,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进一步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红嫂精神。但在利用沂蒙精神、红嫂精神教育引领本地党员群众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效果还不明显,纪念馆周边沿线村发展还比较落后,党员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村党组织的组织力不够强,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根据省市安排部署和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实际,马牧池乡以红嫂纪念馆为中心,围绕“组织共建、产业共兴、人才共享、文化共育、生态共创”的目标,按照“两委”班子好、产业发展好、村级治理好、乡风文明好、生态环境好、群众评价好等“六个好”的工作要求,通过统筹规划、重点倾斜、精准帮扶、整体提升,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合力,对11个周边沿线村进行连片打造、重点提升,全面推进乡村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建强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组织共建,成立沂南党性教育基地片区党委作为“一线指挥部”,负责片区11个村党支部的管理,把“党旗红、堡垒坚”作为片区整体提升最鲜明的特色,建立“支部坚强、党员合格、阵地规范、制度健全、事业发展、群众满意”六条标准,开展了“五星达标、六好争创”活动,持续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其中,片区党委通过梳理村级班子履职情况,调整不胜任不尽职村干部8名,通过考选、考察形式从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配齐,树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围绕农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大讲堂”、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并建立末位淘汰制,通过平台锻炼和工作倒逼双向发力提升履职能力。实行发展党员名额单列,优先从退役军人、返乡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年轻人才中发展党员,先后发展党员31名,其中40岁以下的21名,大专以上学历7名,党员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解决了村级发展“后继乏人”的问题。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全体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志愿服务,制定党员公约,成立22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引导在片区提升中冲锋在前、示范带动。

二是搭建平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群众主体,片区党委把提升各党支部组织力落脚到组织生产、发动群众上,在11个片区村设立村级社会治理网格员、集体三资管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三大员”,民选“胡同长”365名,实现村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梳理32项便民服务清单,创新红色代办服务,村干部全程委托代办,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100米”。积极创新群众性活动载体,成立11支新红嫂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积分奖励、评比表彰等方式,引导妇女群体在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结合村庄实际和片区提升需要,逐村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全部用群众语言讲出来,让群众听得懂、易操作,达到规范和约束行为的目的。组建红嫂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并组织巡演,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强化正能量的教育引导,积极倡树“爱党爱国、仁义敦厚、守望相助、自强尚进”的文明乡风。其中,通过发动群众,片区村20天拆除违建210处,没有出现一起阻挠和上访。

三是整合资源,抓实民生保障。坚持生态共创,片区党委整合乡村振兴切块资金6800万元,集中定向用于片区实施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等项目,片区提升以来,修建道路11条、21公里,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铺设饮水管网151千米,建设水利设施12处,解决了制约片区提升的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借助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机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通过完善道路保洁、垃圾清运考核制度,配齐垃圾清运车、垃圾桶,全面加强环卫一体化管理,夯实了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基础。坚持“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理念,片区策划实施农文旅融合项目18个,其中,城发集团景观苗木、张家峪子生态果园、东柳沟油用牡丹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形成规模,“沂蒙四季”情景体验、红色研学游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注入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四是一体规划,带动产业发展。坚持产业共兴,片区党委把产业项目建设纳入片区提升整体规划,打破村庄界限,实施连片开发、抱团发展。为让连片开发、抱团发展成为共识,片区党委组织干部群众去先进地区学习,邀请专家作政策解读,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开阔发展眼界,先后流转土地3500亩,吸引社会力量投资3.7亿元,招引市城发集团、躬耕农业、阳都健华药业、国厦新型建材等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实行利益联结,发挥共建共享作用,推动党组织牵头创办领办合作社,完善集体收益分配权,优先保障群众利益,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群众流转土地、房屋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项目和物流下乡,推动新立苹果、沂蒙小甜薯、蒙山妈妈工艺品、七彩煎饼等地产品上行,目前村集体主导发展各类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20家,农村电商4家,2019年片区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0%。 

三、经验启示

1、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以连片打造、整体提升,实现融合发展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厘清“提升什么”“谁来提升”“怎么提升”等关键问题,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在片区提升工作中,通过实行县委综合协调、片区党委统筹推进、乡镇党委具体落实、村党组织配合参与的党建统领格局,实现党建工作与片区提升深度融合。 

2、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是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片区振兴的基础工程和根本保障。马牧池乡通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解决了片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知识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工作干劲。同时,通过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让群众成为片区提升的主体,也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带领、组织、发动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组织力。 

3、片区抱团发展是重点。村庄发展不平衡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必须集聚资源、凝聚合力、连片推进、抱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面上开花,切实推动村庄均衡发展。马牧池乡坚持片区村统一规划,同步提升,村庄整体面貌提升快、变化大,也为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落地提供了保证,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各村竞相发展、比学赶超,有效调动了参与片区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共建美好家园的成果更加明显。 

4、有效整合资源是保障。片区整体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同向发力,对各类资源要素重新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马牧池乡统筹做好外部和内部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对土地、资金、政策、人才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后,重点向片区倾斜,并统筹抓好土地流转等工作,推动片区村集约发展。同时,加大与有关企业合作力度,积极招引外部项目集中落地,科学论证实施一批致富增收项目,实现了片区村集体和群众双受益。 


责任编辑:徐珍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