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临沂新闻>

临沂郯城:四联共治,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2025-03-20

中国临沂网讯 “过去散户的鲜鱼卖不上价钱,几亩十几亩的鱼塘很难形成规模优势。现在我们联合周边养殖特色村一起抱团经营,成立党支部领办联合社,统一养殖、统一销售,不仅节约了养殖成本,销售价格还提高了20%。”郯城县郯城街道北墩村党支部书记臧龙介绍说。

去年以来,郯城街道北墩等10个特色渔业养殖村联合成立“渔沐乡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投资开发冷水鱼养殖项目,采取“片区党委+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推动冷水鱼养殖产业由“单打独斗”变抱团经营,养殖面积达到2500余亩,带动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

近年来,郯城县以党建跨村联建为基础,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按照“组织连片共建、规划连片实施、资源连片投入、产业连片发展、环境连片提升”五个连片思路,重点在省市派第一书记任职村中规划建设12个示范片区,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全县推进、辐射周边”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局面。

组织联建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组织联建带动区域内村庄人才联育、产业联兴、治理联抓、要素联营,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片区发展优势。在连片规模上,按照“位置相邻、产业相近、发展相通”原则,大致以10个左右村、企业、社会组织等为单位划定一个区域,采取村、企、社联建方式,成立12个实体运行、机制健全的共同体片区党委。在人员配备上,片区党委书记由分管片区主导产业的副科级干部兼任,党委委员由村、企业等党组织书记兼任,确保在推动片区产业发展上知晓第一手政策、掌握第一手资源。在运行机制上,乡镇为每个片区党委抽调4至5名对口干部下沉一线,会同片区党委人员实行集中办公,促进党建联抓、发展联谋。同时,乡镇党委每季度至少要听取1次片区党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在职能设计上,赋予片区党委“五项权力”,包括规划参与权、决策建议权、事项准入权、政策优先权、人事建议权。特别是人事建议权给予了片区党委更强的号召力,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片区建设中来。

产业联兴 打造创富共富新样板

以产业共兴为着力点,探索推行创富共同体,推动片区产业共兴、群众共富。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12个创富共同体逐个调研论证,统一编制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片区内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和基础条件,重点打造农业高效、文旅融合、产业延链等功能片区,定好片区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

高峰头镇按照葡萄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区分短期、中期、长期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联合国企市、县两级农发集团和6个葡萄产业种植村成立葡萄产业创富共同体,投资2500万元建立连体葡萄大棚基地,建设恒温大棚和仓储冷库,亩均收益超5万元,种植户增收近3倍,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集成地域优势资源,打造片区联合、特色园区、飞地抱团、产业集聚、三产融合五类共同体,创新推行创富公司、产业链下沉、国企助力、龙头带动、产业融合、资产入股、飞地帮带、要素联营、生产服务、土地托管十种增收路径,形成村级增收的“五型十法”。

花园镇李村立足草编产业传统,牵头成立乡情草编创富共同体,投资62万元建设520平方米的草编创富工坊,带动周边6个村800余人共同创富,形成草编原材料存储、编织、展示、电商、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拥有草编品类30多种,年产量270万个,年产值160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30万元以上。

“各联建村通过成立实体化片区联合党委牵头发展联村产业,精准匹配、规模经营,已形成庙山镇乐泉二胡、花园镇刘湖‘五色米’、高峰头镇蒲汪葡萄等22个产业集群,带动71个村共同创富。”郯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党性教育工作管理中心主任杜洪涛表示,目前,“大带小、强带弱、一带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村集体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

服务联动 建立多元共治新体系

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片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做优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化党建引领村级网格治理,推行村级网格(胡同)党小组建设,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1+4”机制,全面推行胡同长、治理特派员、重大事项票决制,推广美德积分跨领域运用。截至目前,已配备胡同长5974名、村级治理特派员650名,开展重大事项票决事项205件。

对村级党组织阵地资源进行盘点,明晰场所的位置区域、空间大小、设施设备等,以“开放、共享、融合”为理念,明确阵地服务内容,保证阵地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共引入小维修、小超市、快递小柜、小工坊、小课堂等“五小场所”147处,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队,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做强孝老食堂、孝老洗衣房、暑假辅导班等服务品牌。比如,红花镇重兴党支部、庙山镇大埠二党支部、高峰头镇于圩子党支部等村集体创办爱心孝老食堂,通过提供一餐热饭,点亮留守老人幸福“食”光。

资源联享 激发要素集聚新动能

以强化资源保障为支撑点,围绕“人、财、物”三要素加大扶持力度,增强片区发展“软实力”。

加大资源统筹力度,结合各共同体特色产业,建立产业项目库。由组织部牵头,组织农业农村、水利等15个县直涉农部门单位对入库项目进行“揭榜挂帅”认领,实现政策资源向共同体集中。近年来,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共3.8万亩,全部落到有农业共同体片区的4个乡镇。

结合“强村贷”业务,开通“金融管家”直通车,为共同体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累计完成“强村贷”31笔、发放贷款2816万元。开发“共富农联贷”信贷产品,发放贷款累计1000余万元。除了面向群体性的贷款以外,还针对经济个体,大力推行“四雁振兴”类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9696笔、37.51亿元。

坚持把市场经营、品牌创建理念,贯穿创富共同体发展全过程,以“对接长三角先行区”为契机,推出郯城“第一书记优选”“四雁臻品”等品牌,优选100余项“土特产”重点扶持,面向“长三角”签订销售订单累计7500万元。在全县12个创富共同体带动下,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成效越发有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圣宇 通讯员 闫帅 刘汉章

编辑:张齐美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