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特别专题>书圣文化节>最新报道>

书圣文化节综述之一:文化成果凸显沂蒙风韵

2014-11-27

 为期3天的第十二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胜利闭幕。本届书圣节沂蒙特色文化鲜明突出,饱含创意的特色文化产品给参展客商、市民和游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其中,首次亮相本届书圣文化节的各县区文化改革成果展尤其引人注目。

 为了这次成果展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各县区从8月底开始动工建设,到9月4日集中在书圣文化节上展示。全市15个县区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展,是各自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比拼,从古朴雅致到现代时尚,每个展位都透着浓浓的地域风情,各县区在活动现场铆足了劲,展示自己的“家底”。

 在蒙阴县展区,造型各异的算盘吸引了众多客商、游客的眼球,这些由翡翠、青花瓷、黑玉等制作而成的算盘,融入了“算圣”刘洪的智慧和现代人的创意,让人爱不释手。

 刘洪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尊为“算圣”。蒙阴县是刘洪的故乡,2013年,该县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算圣文化之乡”成为蒙阴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这次的书圣文化节,蒙阴县不忘宣传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将“算盘”搬到了县区文化改革成果展上,吸引嘉宾和参展商关注的同时,各地客商订单不断,仅开展当天就签了3个订单,总额30多万元。

 在临沭县展区,各式各样具有沂蒙文化特色的柳编文化作品,让参观者流连忘返。其中的柳编家具、柳编观赏品、柳编小动物精致而富有内涵。有的参观者禁不住伸手摸一下精美的柳编展品,甚至坐上“柳编床”、“柳编凳子”体验一下柳编作品的感觉。

 柳编是传统手工业,是特色文化产业。提起柳编,人们首先会想到“山东临沭”。现在,临沭柳编这一传统手工业已经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县域品牌,从装点“生活圈”的小玩意儿逐渐变成文化大产业。通过弘扬柳编传统文化,柳编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走进兰陵县展区,栩栩如生的羽毛画和易拉罐画等部分文化创意产品大放异彩。宣传片《华夏古县文化兰陵》、《印象兰陵》,图书《兰陵文化研究丛书》、《天下菜园》等文艺创作精品也在本次展览中集中展示。

 “我们这次主要突出‘华夏古县、文化兰陵’,全面展示兰陵作为山东第一县悠久的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小郭泥塑、蓝印花布等。”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兰陵县加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宣传力度,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力争建成“全省唯一、全国首家、世界一流”的精品、亮点工程。兰陵古镇建设项目则依托兰陵古镇、荀子文化、兰陵美酒文化、《金瓶梅》文化等优秀的文化资源,以实施兰陵古镇开发与小城镇综合配套建设为抓手,努力将兰陵建设成为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旅游地,恢复“千年古镇、华夏酒都”的魅力与风采。

 河东区的沂蒙泥哨、费县“爱现家庭”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兰山区身穿汉服的小朋友现场临摹书帖、莒南艺人现场制作黑陶器具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从古朴雅致到现代时尚,从简洁严谨到明亮大方,每个展位都透出浓浓的地域风情,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也综合展示出了各县区近几年的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设施建设和群众活动、精品创作和文化节庆“三个两手抓”,以经济催生文化、以文化引领经济,塑造了“书圣故里、水城商都”的文化品牌。

 今后,我市将依托书圣文化节这一平台,整合优化资源,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电子商务”等模式,着力培植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

 记者 孙爱娜 王永超

 来源:琅琊新闻网-临沂日报

责任编辑:潘凤娟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