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民风>
沂蒙地区所说的花纸,包括天地纸马、灶马、门神、年画、对联、大红纸等。天地纸马是放在院中天地棚中的一张画,叫“全神图”,也叫“百神图”。画正中上方有玉皇大帝的头像,两侧和下边有数排头像,有老君、太白金星、各天王、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等共100多口,各方面的神全有了。这张画买回后,一般不展开,只有搭好了天地棚子后,才贴在棚内正面。
年画
其次是财神,那是一张轴画,上边正中是关公,两边是周仓、关平。再次是成对的门神,一个拿剑,一个执鞭,据传最早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古神话里讲,在北方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覆地三千里,东北角上有一道鬼门,所有的鬼每晚上都从此出去,鸡叫时必须回来,神荼、郁垒就住在这里专门管鬼。如果有那个鬼在外边干了害人的事,他们就用桃木棍把这鬼打晕,用绳索绑起来喂老虎。因而鬼都怕桃木,怕神荼和郁垒。后来在黄帝制定礼典时,就定神荼、郁垒为守门大将,每逢过节,大家都画神荼和郁垒像放在门两边。但画像太费工,后来就用两块桃木板子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称为“桃符”挂在门两边,传的年代久了,就成了门神。到了唐朝的唐太宗晚年,他可能杀人太多,总是做梦怕鬼,天天睡不着觉,秦琼执剑,尉迟敬德执鞭去护驾,他就睡着觉了,鬼也不敢来了。天天让他们站岗,李世民觉得他们太辛苦,就找画师画了两员大将的像贴在门上,鬼也不敢来了,从此门神就变成了秦琼和尉迟敬德。有些户在贴门神的同时,还要弄几根桃条挂在门口避鬼驱鬼。
最后是年画。那个时候贴的比较多的年画有两类。第一类是贴在住房中墙上或床头上边的,有“五瑞图”,上边的椿树代表父亲长寿,萱草代表母亲有福,芝兰代表兄弟和睦,竹子代表平安,磐石代表稳定。有“男十忙”图,这是一幅非常热闹的农事场面,耕地、耙地、打砘子、锄地、割麦子、搬运庄稼等十种劳作都有体现,人们一看,非常亲切。还有寿星图、钟馗打鬼图、八仙过海图、皇帝亲耕图、富贵有鱼图等等。第二类是戏剧画和水浒人物画,这些只能贴在过道的山墙上或走廊里。
买画的同时,还有对联也要置办。少数户在集上买人家写好的,大部分都是买张大红纸,自己写或找识字的先生写。有文化的人也大乐其道,一方面自己可以显手段扬名声,另一方面可以借此练字,那些不识字的人,买回大纸来就送给有文化的人,说明自己有几口房,需用几副对联即可。有文化的人会搭上笔墨,根据他家的职业、身份、年龄,写出适合他家的对联。
普通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对联有:“大地回春,普天同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财两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忠厚传家远,耕读日月长”。对着大门还要写“出门见喜”,院内墙上写“满院春光”,屋内墙上写“人口平安”,如此等等。
如果是经商做买卖的则要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本万利”,“日进斗金”等,有的还把“招财进宝”,“黄金万两”写成组合字贴在货柜上。
不同身份的人要写不同的对联,同时还对不同的物件写不同的吉利话:床腿上写“身体健康”,牛驴槽上要写“槽头兴旺”,小木车上要写“日行千里,一路平安”,老牛车上要写“牛行虎步,车动雷音”,菜橱上要写“肉鱼满橱”,石磨上写“青龙”,石碾上写“白虎”,其他小物件如桌、凳、犁、耙、扁担上等一律写贴“酉”字,取其与“有”谐音,寓意富有,为了写得快,一般都写草书字,基本上做到样样见红。
沂蒙地区的年画主要三个来源,一是天津杨柳青产,二是潍坊杨家埠产,三是苏州桃花坞产,以杨家埠最多,品种对路,印刷精良,很受人们欢迎。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