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乡音>

歇后语

2014-11-19

 歇后语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本文主要收录了具有临沂典型地方特色的歇后语,按类型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谐音类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葱地里撂石头——不必打蒜(算)。滑溜蛋子腌咸菜——一盐(言)难进(尽)。河水流里摆褯子——冲(充)脓(能)。墙上糊狗皮——不像画(话)。一个骆驼出四两肉——够瘦(受)的。丈母娘的嫂子——大岳母(约莫)。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遍体淋(鳞)伤。土杏儿——苦核(孩)儿。西北风刮棘子——连风(讽)带刺。山顶上滚碌碡(给麦子脱皮的工具)——石(实)打石(实)。七月里的核桃——满了仁(人)。拿着棒槌缝衣服——别当针(真)。拿着扫帚上杏树——扫杏(兴)。拿着算盘串门——找账(仗)打。纳鞋底戳了手——针(真)气人。南天门上种南瓜——南(难)上加南(难)。南天门作揖——高擎(情)南(难)岭(领)。脑门上戴犁头——又尖(奸)又滑(猾)。头上顶锅巴——饭(犯)人。脑瓜上套袜子——能出脚(角)了。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半两棉花——免弹(谈)。宋江的军师——吴用(无用)。腊月天气——冻手冻脚(动手动脚)。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礼(岂有此理)。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粪(引起公愤)。反穿皮袄——装羊(佯)。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哥哥不在家——嫂来(少来)。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子(胆子)。 龙王爷搬家——离海(厉害)。 空棺材出葬——木中无人(目中无人)。瞎子戴眼镜——假充明(聪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飞飞(非非)。 猴子学走路——假猩猩(惺惺)。 打破砂锅——纹到底(问到底)。 癞蛤蟆跳水井——噗咚(不懂)。 吃饺子不吃馅——挑皮(调皮)。老鼠掉到水缸里——湿毛(时髦)。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羊相(洋相)。 墙上栽菜——无园(缘)。 扇着扇子说话——风言风语(疯言疯语)。十两纹银——一锭(定)。 唐僧的书——一本真经(正经)。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背(辈)。龟腰子(驼背)上山——前(钱)上急。苍蝇飞进牛眼里——吃了大泪(累)。
    二、喻事类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顶着碓(duì)臼子(一种生活用具)耍把戏——出力不讨好。背着儿媳妇上泰山——费力不讨好。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叫化子出灯——穷欢喜。凉水tǔ猪——一毛不拔。八十岁无儿——说不出老来苦。火烧眉毛——痛在眼前。包头布做袜垫子——能上能下。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拿尿盆当帽子——走到哪臭到哪。拿菜刀哄孩子——不是闹着玩的。拿豆腐挡刀——招架不住。拿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儿。拿根面条去上吊——死不了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拿着虎皮当衣裳——吓唬人。哪咤闹海——惊天动地。南瓜叶擦屁股——两面不讨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脑袋进了拍卖行——要钱不要命。脑袋上长疮,脚底板流脓——坏透了。脑袋上刷浆糊——糊涂到顶。脑袋系在裤带上——豁出来了,不要命。脑壳上安电扇——出风头。脑门上长眼睛——眼向上。脑勺子后长疙瘩——看不见自己的缺点。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嫩竹子做扁担——挑不了重担。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老太太跳井——尖脚(坚决)到底。 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强按牛头喝水——没法办。大年五更死了头驴——不好也得说好。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太岁头上动土——找死。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打开天窗——说亮话。买个罐子打掉了鼻——别提了。戏台底下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

 三、喻物类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稻草人救火——自身难保。萝卜敲金锣——越敲越短。蒜薹调藕——棍儿是棍儿,眼儿是眼儿。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水仙不开花——装蒜(算)。鼻子底下插大葱——装象(相)。猢狲屁股——坐不定。大象屁股——推不动。兔子尾巴——长不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老鼠钻在风箱里——两头受气。毛猴子(狼)啃蓑衣——没人味儿。憋虎子(壁虎)过海——找不着落脚。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麦蛾子扑灯——自取灭亡。原醋泡糖球(山楂)——血酸血酸的。井里的蛤蟆——没见多大天。南瓜地里种豆角儿——绕来扯去。南瓜蔓上结芝麻——越小越香。狗爪子泥墙——净道道儿。老牛掉在枯井里——有劲使不上。庙里那泥胎——没长人心眼。马尾栓豆腐——提不得。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羊群里跑出驴来——数它个大。磨坊里的驴——听喝声。麻雀搬家——唧唧喳喳。一百条狗抢车拉——乱了套。老寿星的额拉盖(额头)——宝贝疙瘩。
    四、故事类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只要知道其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曹操吃鸡肋——吃着无味,扔了可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鲁班门前耍大斧——不自量力。罗成的回马枪——往后看。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牛魔王请客——净是妖。气死周瑜去吊孝——虚情假意。孙悟空翻筋斗——相差十万八千里。孙悟空遇到如来佛——翻不出手掌心。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孙猴子七十二变——神通广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孙二娘的酒店——进不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杨家将上阵——全家出动。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王婆照应武大郎——不是好事。一口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公事公办。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借荆洲——只借不还。华佗行医——名不虚传。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责任编辑:潘凤娟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