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临沂水利:做活水文章 保一方安澜

□临报融媒记者 张国蕊 通讯员 张晓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2020年,我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主线,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加快补齐工程短板,强化行业监管,深化水利改革,圆满完成了水利发展年度任务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凝心聚力 筑牢防汛抗洪“铜墙铁壁”

2020年汛期,一轮轮大雨、暴雨不断考验着我市的防汛抗灾能力,“8·14”强降雨更是造成沂河、沭河发生编号洪水,沂河出现1960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1.09万立方米每秒。

面对洪水猛兽,遍布沂蒙大地的大小水利工程,成为防汛抗灾战役中首当其冲的“防汛尖兵”,筑牢防汛抗灾的“铜墙铁壁”,实现“无一座水库垮坝、无一处重要河道堤防决口、无一人死亡或失踪”的目标,避免了启用邳苍分洪道分泄洪水,保护了分洪道内11.2万亩耕地和所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峰过境,沂蒙大地安然无恙,可以说这是沂蒙水利工程的胜利。

据了解,为应对多年未遇的严峻防汛形势,我市水利系统抓实抓细水利工程各项防御措施。成立了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挥部,建立健全水库、河道、闸坝、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901座大中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汛期全部到岗到位。强降雨、大洪水期间,对水库、河道、闸坝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置。智慧防御平台累计评价骨干工程承洪能力和纳雨能力500余次,为科学调控水库闸坝、预排预泄提供有力支撑。立足应对各种不利条件叠加的最严峻防汛形势,科学编制区域及流域大洪水和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对重点水库、重要河道、防洪控制枢纽和城市河段实行库河联合调度。

夺取水利工程防汛的全面胜利,离不开我市水利系统认真履行水旱灾害防御职责,更离不开我市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强力推动。

2020年,我市水利系统千方百计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列入《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7大类175项工程全部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5.79亿元,其中重点平原洼地邳苍郯新片区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沂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完成投资4亿元、其余工程完成投资15.69亿元。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投资0.96亿元。

2 攻坚克难 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既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任务。

多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实施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农村饮水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但由于地域广、山区面积大,受地理条件、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农村饮水安全仍存在发展不平衡、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全面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2018年底我市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

时至今日,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圆满收官,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了98.14%、93.15%和99.28%,较攻坚行动开展前,分别提升了17.12%、40.15%和8.26%,农村饮水安全各项指标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河东区汤河镇东岭村,一年前村民还需要到村里的集中供水点取水吃,现在这样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自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以来,河东区新铺设2条主管线,建设395个村庄的“户户通”工程,构建起了“一纵七横三环网”的供水水网。

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实施后,兰山区、罗庄区对所有未通自来水的村居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

在临沭县沙埠店子村村民杜树刚家里,打开水龙头,看着清冽的自来水涓涓流出,老杜高兴地告诉记者:“俺家的自来水可干净了,是从县城的管网流出来的,喝着真放心。”和县城共享“吃水一张网”,这样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沂南也在逐步实现。

……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水利系统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中,全力推动工程高标准建设和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自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以来,12个县区和高新区按照“三化(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六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统一水价、统一应急供水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部确定了国有供水公司全面负责本辖区的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工作。

我市坚持贯彻实施“一县一网或一县多网”战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方案确定的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要求落实。组织各县区根据任务轻重缓急,合理划分施工标段,统筹安排施工和管材、水表等原材料设备采购。规划新建、改建水厂35座,全部按照新工艺标准配套建设和完善水处理设施,同步建设水质检测中心。印发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指南和国有农村供水公司企业标准化指南,投资4.48亿元,建成县级农村供水监督管理平台10处,安装智能水表100万余块,正逐步实现“互联网+农村饮水安全”的新模式。

厚德之水,泽被万物。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我市累计完成投资55.92亿元,共解决了5109个自然村、458.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受益人口达866万人。

3 创新发展 河长制湖长制向纵深推进

2020年11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验收组对我市沂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进行验收。根据验收鉴定结论,沂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以99.5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继2017年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之后,沂河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

据了解,2019年沂河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单。一年的时间,我市如期完成了阳光沙滩提升改造、河湾茶山引水等9项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了河道各类工程体系,形成了有效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逐渐探索出既符合自身特色、又适宜推广应用的示范河湖建设模式——“管护绿色动脉,打造蓝色空间,引领幸福未来”,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引领和示范。

沂河作为17条首批全国示范河湖之一,是唯一一条中央直管河湖,通过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建立了“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管护”流域区域协同机制,实现了“流域+区域+部门”联动,形成了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社区河长共同参与的综合管护新模式,是中国河流保护与治理的典型模式。

沂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以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是对我市全力推进河湖长制落地生根,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一次肯定。

近年来,我市河长制湖长制向纵深推进。完成1222条河流划界工作,完成276条县级以上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72条有采砂任务的河流(段)全部编制采砂规划。2020年,河湖“四乱”整治常态化持续推进,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400余处,清除建筑和生活垃圾2166吨,查处违建5万平方米。在沂河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河湖基础上,鸡龙河、柳青河等23条河流(段)创建了省、市级美丽示范河湖,兰山区获批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创新发展社会力量保护河湖,设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6000余名,企业河长金锣集团郝如杰同志荣膺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沂水县获国务院河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

4 奋力争先 各项重点水利 工作齐头并进

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但各项水利工作在全市水利系统工作人员的攻坚克难、奋力争先下,还是取得了亮眼成绩。完成了全市新建小型水库管理房98座,暗访小型水库462座;全面排查26个大中型在建项目,开展专项治理7次;依法查处超许可取水等各类水事案件30余起;完成2019-2020年1234个水土保持违规项目核查整改;听取和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21次,对137项“三重一大”工作进行了集体研究决策;新建300余平方米的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特色教育基地;新增沂蒙水利建设展览馆1处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对23处古井进行登记备案。

2020年,我市对2160个取用水单位下达年度用水计划,累计下达计划量5.6亿立方米。严格计量缴税,市核定用水量约2.8亿立方米,征收水资源税约1.97亿元;市水利局创建为省级节水型机关,蒙阴县被评为“山东省节水教育实践基地”,临沂大学被授予“山东省节水型高校”。新增莒南、临沭县2个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罗庄区、沂南、兰陵、费县4个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上善若水,奔流不息。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奋力推动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2020年临沂市水利局被推荐为全国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兰山区获得全国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沂河以99.5分的高分创建为全国示范河湖。莒南县创建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我市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成功防御流域大洪水做法受到省水利厅通报表扬。

2021年,全市水利战线人员将继续阔步向前,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中心工作科学谋划,高效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保障。

责任编辑:范涛

分享到: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