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了,楼房高了,道路多了,景色靓了,人们生活越来越美了!”在家住兰山区、近80岁高龄的吴奶奶看来,十年来,临沂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普通市民,她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现在出门就能上高架,公园开在家门口,家家户户住楼房,想去哪个子女家,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到了,这在以前哪敢想啊!”
十年砥砺,十载奋进,城市换了新颜,乡村变了天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革命老区以崭新的风貌绘就出壮美新画卷。
十年来,临沂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高水平实施各项城市建设,中心城区不断做靓做大,同时对周边形成辐射带动。临沂市坚持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加强全域规划建设,统筹谋划市、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片区开发,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城市的能级量级进一步提升。临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十年,是临沂市城市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内联外畅、四通八达路网的形成,也成为临沂市砥砺奋进十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缩影。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十年来,临沂市努力做好“居”的文章,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3万户、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18.6万套,住房供应保障提档升级。城镇燃气中压以上管网建设里程达到7255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47亿平方米。配套供水管道1910公里、公共供水能力133万吨/日,临沂城第二水源项目通水启用,城区供水迈进“双水源”时代。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运、管、服”智慧管理平台,数字城管覆盖685平方公里,入选全国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试点。
回望过去十年,临沂市城市建设不断加速,通行能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有序推动。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通达路祊河桥、临沂奥体中心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节节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市域范围内规划了“153060”快速交通体系,即城区及各县驻地车辆平均15分钟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与周边县30分钟通达,与边远县60分钟通达;在中心城区规划了“三环十五射”骨干路网体系。
大道如砥,畅通八方。如今打开地图,相继建成的蒙山高架路、双岭高架路、沂河高架路以及完成改造的陶然路快速路如纵横交错的“大动脉”,跨越河流,成环成网,串珠成链。
与此同时,建成临工大桥、陶然路沂河桥等5座跨河大桥,完成蒙山大道祊河桥改造、北京路沂河桥改造,一批跨河“新通道”搭起了便民出行“幸福网”。
十年来,一个个项目从设想到规划,再到开工建设、建成通车,连通四方的快速路、桥梁犹如一条条舞动的巨龙,纵贯南北、连接东西。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临沂市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幸福广大市民生活。为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绿化统领城市建设,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共建成综合公园61处、口袋公园268处,中心城区、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42%以上,园博园、阳光沙滩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滨河湿地、双月湖湿地获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滨河绿道被评为“山东省最美绿道”。
临沂水资源丰富,千里沂河穿城而过,八条河流贯穿城区。十年来,临沂市做好“水”文章,持续加大投入,重点实施“蓄水、净水、水系连通”三大工程,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进一步擦亮“以水为魂”的城市品牌。截至目前,城区建成橡胶坝7座、节制闸12道,形成水面60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2.5亿立方米。同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建成120.5平方公里。持续做好“两清零、一提标”工作,完成市政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146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46段城区水体水质良好,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沂河入选“中国最美家乡河”。完成引祊入涑、引沂河入柳青河等水系连通工程,形成了“八水绕城、河河贯通”的水城景观,“八河十六岸”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临沂市将深入实施城镇扩能提质战略,坚持精致规划、精致建设、精致管理、精准更新,加快建设“品质城市、美好临沂”。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450万人,打造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把临沂建设得更加美丽。
临报融媒记者 谭笑
责任编辑:辛颖